~~~~~~~~~~~~~~~~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 回歸十周年–電視


回歸十周年–電視

70-80年代,
電視仍然是香港的主要娛樂之一。
但90年代當其他娛樂興起,
電視的影響力已經遞減。
回顧這十年間,
香港電視的十種現象。


第十位:男士選美
上個世紀父權社會開始瓦解,
新女性權力主義抬頭。
選了幾十年香港/亞洲小姐後,
電視台舉辦「電視先生」、「香港先生」,
候選男士著泳褲、濕身擺post。
現場女觀眾如鴨店顧客般,
吹口哨叫囂,一雪女性前恥!


第九位:匯應通熱線
電視台為了提高觀眾的參與性,
歡迎觀眾打匯應通熱線投票答問題。
雖然電訊公司每個電話收費1蚊,
但觀眾為了獎品都不介意。
電視台會公佈觀眾投票結果,
體驗一人一票的民主精神,
播下普選的種子。


第八位:旅遊飲食節目
經歷過03年沙士和911事件後,
港人領悟生命的脆弱,
要珍惜眼前人、及時行樂。
出現一批飲食節目:
「日日有食神」、「食盡東西」、
「蔡瀾逛菜欄」、「特搜招牌菜」、
主持試味後定必望鏡頭,
大叫:「嘩!好味呀!」


第七位:收費電視
97年前的收費電視只有「有線電視」,
後來開業的收費電視計有:
Now Boradband TV、Yes TV、
TVB收費電視、bbTV等等。
收費電視的足球比賽獨家轉播、
24小時新聞、財經是他們的主要賣點。
經手提電話睇收費電視也是一種趨勢。


第六位:廣告雜誌
電視推廣商品方式之一,
最少5分鐘最多30分鐘的故事形式,
或者當時人親身真情剖白,
生活化地介紹及推廣商品。
靈芝胞子、纖體減肥、歐洲傢俬、
大陸樓盤、科技產品、投資保險,
故事主角用過該產品服務後,
立即脫胎換骨、成個醒哂!


第五位:商品特約
另一個推廣商品的方法,
是商品特約節目,
把電視劇場、天氣報告冠名。
娃哈哈純正水、迪茜茵洗髮水、
DHL、欖菊蚊香、家樂牌雞粉、
2046靈芝孢子、太子鐘錶珠寶特約等等,
務求把廣告訊息充塞所有air time。


第四位:心繫家國
97回歸後政府加強公民教育,
教觀眾肯定中國人身分及宣揚愛國意識。
每晚6:30播國歌,
還播放介紹中國的紀錄片,
「百年中國」、「大國崛起」、「走進故宮」,
而本地搞的回歸show也有大陸綜藝晚會式歌舞。
電視節目出現中文字幕,
對象是移居到港不懂廣東話的內地人。


第三位:公式化劇集
電視劇是無線黃金時間的主菜,
由晚上8:00到10:30連續3套電視劇,
套劇播完再出DVD供本銷及海外市場。
無線來來去去的一班男女演員,
演時裝古裝愛情倫理警匪小品處境,
或者換上制服:警察消防律師機師廚師,
大同小異的劇情,由同樣的演員講差不多的對白,
改個新劇名便大功告成。


第二位:英美中台韓日劇
由於本地電視劇未能滿足觀眾,
各國電視劇成功登陸香港,
英國有:「The office」、「Little Britain」、「Extras」、
美國有:「24」、「LOST」、「Heroes」、
大陸有:「大宅門」、「雍正皇朝」、「還珠格格」、
台灣有:「流星花園」、「青蛙王子」、「鬥魚」、
韓國有:「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大長今」、
日本有:「悠長假期」、「GTO」、「白色巨塔」,
從每個國家的電視劇特色,
都可以了解該國的文化和價值觀。


第一位:全民遊戲節目
香港的遊戲節目分為兩種,
1. 明星參與遊戲節目(從台灣傳入)、
例如:「天下無敵掌門人」、「15/16」、
「美女廚房」、「問題娛樂圈」、
「遊戲天王」、「最緊要進步」等等。
讓觀眾從觀看明星醜態中獲取快感。
2. 觀眾參與獎金問答節目(從外國購入版權),
「百萬富翁」、「一筆out消」、
「百法百眾」、「智在必得」、
「以一敵百」、「一擲千金」等等。
讓參與者用知識、運氣去以小搏大,
觀眾一起經歷一場智力膽色賭博。
而這些遊戲節目的落敗者,
最後總會面對鏡頭說:
「其實我可以玩到呢個階段,
我覺得自己輸咗都算係贏!」
由「American idol」演變出來的「殘酷一叮」,
正好揉合以上兩種元素;
觀眾看到參與者的騎呢表演(或醜態),
參與者運用本身的本領(或運氣)過關斬將;
刀仔鋸大樹取得獎金回家(或失敗後死頂)。
這正好概括這十年香港觀眾的精神狀態。


其他入選電視現象包括:
「電視高層走到幕前」、
「觀眾報料的第一手真相」、
「新聞之花」、「宗教心靈節目」、
「清談劇集遊戲節目DVD產品化」、
「網上電視archive重溫」、
「24小時娛樂新聞台」。




6 則留言:

  1. 回歸後,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要學"煲冬瓜".入選的是否應包括利嘉兒的"笑談普通話"及近期的"正字正確"? 完全是順應潮流.還有數年前政府一系列關於"23條"的硬銷廣告.

    回覆刪除
  2. 非常同意, 當政府於學校推行普通話學科之後, 見英語水準下降, 又叫陳慧琳拍條政府短片, 叫人活學英語, 改變一生. 何苦呢?

    回覆刪除
  3. 不只她,還有很多其他"2打6",結果這10年來,學生的中,英文也不好.

    回覆刪除
  4. 對!除了中英文寫作能力下降, 講廣東話又有懶音, 可能MSN, ICQ 會叻啲

    回覆刪除
  5. 當然啦
    你咁有創意

    咦?
    你話過唔會鬧無記果喎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